打击IUU捕捞国际日,聊聊IUU捕捞的“前世今生”
打击IUU捕捞国际日,聊聊IUU捕捞的“前世今生”
打击IUU捕捞国际日,聊聊IUU捕捞的“前世今生”IUU捕捞,即非法、未(wèi)(wèi)报告和无管制捕捞(illegal,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),包括未经许可、违反管理制度、未履行报告义务、使用未登记注册渔船或在无管辖(guǎnxiá)水域从事有违养护义务的捕捞活动等(děng)。2017年,第72届(jiè)联大可持续渔业决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打击IUU捕捞国际日,以期提高国际社会对IUU捕捞的关注和重视(zhòngshì)。
而IUU捕捞这一概念是如何产生,又是如何被写入联合国文件,成为国际共识的呢?让(ràng)我们(wǒmen)来个穿越之旅。
IUU捕捞制度最早出现是为了解决公海捕捞问题。1982年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及1995年《鱼类种群(zhǒngqún)协定(xiédìng)》提出建立分(fēn)区域(qūyù)或区域渔业管理(guǎnlǐ)组织或安排,对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进行管理。这些建立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从(cóng)渔船注册登记、渔获物报告等方面对捕捞作业提出相应要求,通过提高捕捞门槛和监管成本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。
而(ér)事实上,建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后,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公海上进行捕捞作业。由于(yóuyú)尚未加入区域渔业管理组织,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捕捞活动不(bù)在美西方设计的制度框架下,也不受美西方设计的制度约束(yuēshù)。为此,美西方认为需要推出(chū)新的制度框架,来规制这些发展中非成员方的捕捞行为。在此背景下,美西方设计出IUU捕捞,进一步将发展中国家限定在其(qí)制度框架内,如果(rúguǒ)发展中国家不予配合,就将其排除在合法公海捕捞之外。
为了能够让发展中国家接受新的制度设计,美(měi)西方精心(jīngxīn)谋划(móuhuà)了制度设计的背后科学支撑。美西方科学家称,1992年全球大型海洋捕捞渔船总吨位达到历史峰值,为156万总吨,而无管制捕捞等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。与此同时,美西方积极开展工作(gōngzuò),将(jiāng)上述(shàngshù)问题写入《21世纪(shìjì)议程》,让联合国为此背书(bèishū)。为此,《21世纪议程》是继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之后,第一份确定了现在所谓的IUU捕捞的国际法律文书。此后,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马上跟进。1999年,IUU捕捞概念在FAO第23届渔委会上正式确立下来(xiàlái)。此后,IUU捕捞概念成为全球公认的概念和问题。
近年来,为(wèi)了开展(kāizhǎn)(kāizhǎn)对华战略(zhànlüè)竞争需要,美国将IUU捕捞(bǔlāo)问题工具化、政治化、泛安全化并不断予以强化。2014年,奥巴马政府推出(chū)“我们的海洋大会(dàhuì)”,“IUU捕捞”问题是大会的重点内容(nèiróng)。2010 年,奥巴马政府提出“亚太再平衡(pínghéng)战略”,特朗普、拜登政府先后将这一战略扩展为“印太战略”、“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”,以打击“IUU捕捞”为名,提升“印太地区”的海上监视能力。2022年6月(yuè),拜登签署美国首份(shǒufèn)《打击IUU捕捞及相关虐待劳工的国家安全备忘录》,同年以所谓“IUU捕捞”、“强迫劳动”为由(yóu),制裁中国2家远洋渔业(yúyè)企业及其附属(fùshǔ)实体与157艘渔船。美国还(hái)每两年发布《国际渔业管理改善报告》,单方面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认定为“IUU捕捞国”并采取(cǎiqǔ)禁止进港的制裁措施。同时(tóngshí),美国还以“IUU捕捞”为由,纠集菲律宾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印度等对中国进行海上遏制围堵,妄图重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;与太平洋岛国和非洲沿海国家签署“随船观察员协议”,对中国渔船频繁开展登船执法;对拉美沿海国威逼利诱,以加强“打击IUU捕捞”能力建设为由,破坏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正常渔业合作,竭力将中国排挤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。
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(hé)霸权主义截然不同的是,中国秉持负责任渔业大国的立场,积极践行“海洋命运共同体”理念,多措并举有效打击(dǎjī)IUU捕捞,共同致力于实现SDG14.4目标(mùbiāo)。
一是建立健全管理(guǎnlǐ)制度。修订《远洋渔业(yuǎnyángyúyè)管理规定》《渔业法》,出台《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管理暂行办法》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远洋渔业公海转载(zhuǎnzǎi)管理的通知》《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“十四五”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规章制度,全面严格履行国际法下船旗国义务(yìwù)。
二是严防严打非法捕捞。“行刑”叠加(diéjiā),构建打击非法捕捞的全链条监管体系。抓好源头管理,实施远洋捕捞许可、远洋渔业(yuǎnyángyúyè)企业资格认定与年审、远洋渔业项目审批(shěnpī)等制度。抓好生产管理,实施远洋捕捞生产月度报告(bàogào)、渔船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、派驻(pàizhù)观察员等制度。抓好产出管理,实施远洋渔获物合法性证明、兼捕报告等制度。惩治非法捕捞,开展日常执法,部署专项活动(huódòng),加重处罚力度。
三是积极履行大国义务(yìwù)。积极承担港口国责任,推动加入(jiārù)《港口国措施(cuòshī)协定》。履行市场国义务,对相关水产品实施进出口合法性认证。改革渔业补贴政策,加入《渔业补贴协定》。实施区域渔业管理组织(zǔzhī)养护和管理措施,履约成绩靠前。开展公海巡航执法,在(zài)北(běi)太平洋海域开展常态化海警巡航执法,在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注册海警执法船,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打击公海IUU捕捞。
IUU捕捞破坏了渔业捕捞秩序和水域生态环境,因此对水生(shuǐshēng)生物资源、水域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以及渔民生计福利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。为此(wèicǐ),各国需要携手合作(hézuò),共同打击IUU捕捞,而不是将其沦为政治操弄的工具。
作者是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战略智库(zhìkù)研究中心(zhōngxīn)办公室主任、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教授
IUU捕捞,即非法、未(wèi)(wèi)报告和无管制捕捞(illegal,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),包括未经许可、违反管理制度、未履行报告义务、使用未登记注册渔船或在无管辖(guǎnxiá)水域从事有违养护义务的捕捞活动等(děng)。2017年,第72届(jiè)联大可持续渔业决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打击IUU捕捞国际日,以期提高国际社会对IUU捕捞的关注和重视(zhòngshì)。
而IUU捕捞这一概念是如何产生,又是如何被写入联合国文件,成为国际共识的呢?让(ràng)我们(wǒmen)来个穿越之旅。
IUU捕捞制度最早出现是为了解决公海捕捞问题。1982年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及1995年《鱼类种群(zhǒngqún)协定(xiédìng)》提出建立分(fēn)区域(qūyù)或区域渔业管理(guǎnlǐ)组织或安排,对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进行管理。这些建立的区域渔业管理组织从(cóng)渔船注册登记、渔获物报告等方面对捕捞作业提出相应要求,通过提高捕捞门槛和监管成本将一些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。
而(ér)事实上,建立区域渔业管理组织后,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公海上进行捕捞作业。由于(yóuyú)尚未加入区域渔业管理组织,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捕捞活动不(bù)在美西方设计的制度框架下,也不受美西方设计的制度约束(yuēshù)。为此,美西方认为需要推出(chū)新的制度框架,来规制这些发展中非成员方的捕捞行为。在此背景下,美西方设计出IUU捕捞,进一步将发展中国家限定在其(qí)制度框架内,如果(rúguǒ)发展中国家不予配合,就将其排除在合法公海捕捞之外。
为了能够让发展中国家接受新的制度设计,美(měi)西方精心(jīngxīn)谋划(móuhuà)了制度设计的背后科学支撑。美西方科学家称,1992年全球大型海洋捕捞渔船总吨位达到历史峰值,为156万总吨,而无管制捕捞等是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。与此同时,美西方积极开展工作(gōngzuò),将(jiāng)上述(shàngshù)问题写入《21世纪(shìjì)议程》,让联合国为此背书(bèishū)。为此,《21世纪议程》是继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之后,第一份确定了现在所谓的IUU捕捞的国际法律文书。此后,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马上跟进。1999年,IUU捕捞概念在FAO第23届渔委会上正式确立下来(xiàlái)。此后,IUU捕捞概念成为全球公认的概念和问题。
近年来,为(wèi)了开展(kāizhǎn)(kāizhǎn)对华战略(zhànlüè)竞争需要,美国将IUU捕捞(bǔlāo)问题工具化、政治化、泛安全化并不断予以强化。2014年,奥巴马政府推出(chū)“我们的海洋大会(dàhuì)”,“IUU捕捞”问题是大会的重点内容(nèiróng)。2010 年,奥巴马政府提出“亚太再平衡(pínghéng)战略”,特朗普、拜登政府先后将这一战略扩展为“印太战略”、“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”,以打击“IUU捕捞”为名,提升“印太地区”的海上监视能力。2022年6月(yuè),拜登签署美国首份(shǒufèn)《打击IUU捕捞及相关虐待劳工的国家安全备忘录》,同年以所谓“IUU捕捞”、“强迫劳动”为由(yóu),制裁中国2家远洋渔业(yúyè)企业及其附属(fùshǔ)实体与157艘渔船。美国还(hái)每两年发布《国际渔业管理改善报告》,单方面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认定为“IUU捕捞国”并采取(cǎiqǔ)禁止进港的制裁措施。同时(tóngshí),美国还以“IUU捕捞”为由,纠集菲律宾、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印度等对中国进行海上遏制围堵,妄图重塑中国周边战略环境;与太平洋岛国和非洲沿海国家签署“随船观察员协议”,对中国渔船频繁开展登船执法;对拉美沿海国威逼利诱,以加强“打击IUU捕捞”能力建设为由,破坏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正常渔业合作,竭力将中国排挤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。
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(hé)霸权主义截然不同的是,中国秉持负责任渔业大国的立场,积极践行“海洋命运共同体”理念,多措并举有效打击(dǎjī)IUU捕捞,共同致力于实现SDG14.4目标(mùbiāo)。
一是建立健全管理(guǎnlǐ)制度。修订《远洋渔业(yuǎnyángyúyè)管理规定》《渔业法》,出台《远洋渔船船位监测管理暂行办法》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远洋渔业公海转载(zhuǎnzǎi)管理的通知》《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“十四五”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等规章制度,全面严格履行国际法下船旗国义务(yìwù)。
二是严防严打非法捕捞。“行刑”叠加(diéjiā),构建打击非法捕捞的全链条监管体系。抓好源头管理,实施远洋捕捞许可、远洋渔业(yuǎnyángyúyè)企业资格认定与年审、远洋渔业项目审批(shěnpī)等制度。抓好生产管理,实施远洋捕捞生产月度报告(bàogào)、渔船24小时实时动态监控、派驻(pàizhù)观察员等制度。抓好产出管理,实施远洋渔获物合法性证明、兼捕报告等制度。惩治非法捕捞,开展日常执法,部署专项活动(huódòng),加重处罚力度。
三是积极履行大国义务(yìwù)。积极承担港口国责任,推动加入(jiārù)《港口国措施(cuòshī)协定》。履行市场国义务,对相关水产品实施进出口合法性认证。改革渔业补贴政策,加入《渔业补贴协定》。实施区域渔业管理组织(zǔzhī)养护和管理措施,履约成绩靠前。开展公海巡航执法,在(zài)北(běi)太平洋海域开展常态化海警巡航执法,在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注册海警执法船,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打击公海IUU捕捞。
IUU捕捞破坏了渔业捕捞秩序和水域生态环境,因此对水生(shuǐshēng)生物资源、水域生态系统(shēngtàixìtǒng)以及渔民生计福利均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。为此(wèicǐ),各国需要携手合作(hézuò),共同打击IUU捕捞,而不是将其沦为政治操弄的工具。
作者是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战略智库(zhìkù)研究中心(zhōngxīn)办公室主任、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教授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